陕西积极培育“五美庭院”示范户、示范村 深挖庭院潜力
陕西积极培育“五美庭院”示范户、示范村 深挖庭院潜力
陕西积极培育“五美庭院”示范户、示范村 深挖庭院潜力
太白县咀头镇白云村以匠心雕琢村居环境,让游客享受惬意的田园生活(tiányuánshēnghuó)(资料(zīliào)照片)。 通讯员 张思雨摄
“庭院(tíngyuàn)+乡村民宿”“庭院+特色种植”“庭院+旅游研学(yánxué)”……近年来(jìnniánlái),陕西省在培育近44万户“五美庭院”示范户(shìfànhù)、打造2754个示范村的基础上,通过打造秦女子“庭院+”品牌工程,引领广大妇女和家庭深挖庭院潜力,开辟群众增收新途径,激活乡村振兴(zhènxīng)的“一池春水”,让乡村既展“颜值”又具“潜力”。
■ “美丽(měilì)庭院”变身乡间民宿
青山绿水间,白云悠悠。6月18日,记者走进(zǒujìn)太白县咀头镇白云村。但见一排排农家小院鳞次栉比,房前(fángqián)菜园(càiyuán)生机盎然、花园里繁花似锦,用石片层层(céngcéng)垒砌而成的道沿错落有致,古朴中透着雅致,尽显乡村独有的韵味。
“每年4月开始,就有不少游客开始预订民宿,尤其是七八月旺季,这里一房难求。”白云村(báiyúncūn)党总支书记兼(jiān)村委会主任齐永丽说。
2016年,白云村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(de)(de)生态资源发展农家乐,当年便成功吸引一批游客前来入住。次年,村里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逐渐形成规模(guīmó)。2020年,部分农家乐经营者顺应(shùnyìng)市场需求,升级为民宿(mínsù),绘(huì)就“诗与远方”新图景。如今,记者随意走进一家民宿,冰箱、洗衣机、净水器等一应俱全,地暖设施让冬日也能暖意融融。
村落院墙(yuànqiáng)上,不同户型的住宿价格、饭菜价格清晰醒目。“我们让所有价格‘上墙(shàngqiáng)’,明码标价、统一管理,能(néng)有效避免旅游高峰期恶意加价,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。”齐永丽说。
近年来,在太白县妇联等部门的积极推动下(xià),白云村接连(jiēlián)举办民宿管家培训班,成功引导100多名女性成为“女管家”,走上致富路。
仅2024年,白云村年接待游客达2万人次(wànréncì),实现旅游(lǚyóu)收入205万元,有效激活了乡村“沉睡资源”,实现了从“美丽庭院”到(dào)“美丽经济”的蝶变跃升。
6月23日,记者走进西安市长安区太乙宫街道四皓村,村民(cūnmín)何小利正蹲在自家(zìjiā)院子里,为40盆蕙兰修剪枯叶。
“再过几个月,这些花(huā)就变成实实在在的收入啦!”何小利说,“这些花今年底将(jiāng)被统一收购(shōugòu),算下来有3000多元的收入。去年,我种蕙兰增收1800元,今年我又多种了20盆。”
漫步村中,家家户户的(de)庭院成了微型兰花园。有的村民正拿着喷壶为兰花补水,有的村民在仔细(zǐxì)记录生长(shēngzhǎng)数据。据了解,像何小利这样的“兰花寄养户”在四皓村有200多户。这些庭院既装点了村容村貌,也成为村民增收的“绿色(lǜsè)银行”。
“去年,我们与陕西大(dà)秦岭兰花生态种植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合作,试点打造‘兰花庭院(tíngyuàn)’,户均增收约2000元。今年,群众的积极性更高(gènggāo),认养率超过75%。大家把养花(yǎnghuā)爱好与增收致富结合起来,既让庭院增绿,又实现群众增收,充分释放了(le)庭院经济的潜力。”四皓村党支部书记骆小爱介绍。
2024年以来,长安区创新(xīn)打造“兰花经济(jīngjì)”庭院产业(chǎnyè)新模式,在四皓村(sìhàocūn)试点推行“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利益联结机制:引入专业花卉企业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,村集体合作社统筹200余户农户规模化寄养兰花,实施保底收购(shōugòu)政策,确保每盆兰花为农户带来80元稳定收益。
目前,四皓村兰花寄养规模达1万盆(wànpén),预计为村集体创收(chuàngshōu)7万元至8万元,形成了“兰花种植+庭院寄养”的全产业链闭环,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可借鉴的庭院经济(tíngyuànjīngjì)新路径。
■ 研学体验的新课堂(kètáng)
夏季的(de)风裹着草木清香,掠过黄龙县白马滩镇神玉村。错落的农家小院爬满蔷薇藤蔓,如同一幅清新的田园画卷。随意推开一扇院门,便见屋内窗明几净,器物摆放井然有序(jǐngrányǒuxù)……这座焕发新机的村落,正是白马滩镇深耕“五美庭院”创建、扮靓(bànjìng)农村人居环境的生动(shēngdòng)注脚。
“五美庭院”创建工作开展以(yǐ)来,白马滩镇神玉村通过内塑“美丽庭院”、外筑“和美乡村”,全面刷新和美乡村“颜值”。随着村容村貌的蝶变跃升,村民的创业活力被激活——神玉村以生态旅游为引擎,积极探索“科普研学+文旅(wénlǚ)融合”的特色发展模式。其中,印象圪崂(láo)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打造,将研学实践与(yǔ)多元文化(wénhuà)深度交融,为青少年构筑(gòuzhù)起知行合一的成长舞台。
在(zài)印象圪(gē)崂劳动教育实践基地,一系列研学体验精彩纷呈:孩子沉浸式体验雄浑(xiónghún)激昂(jīáng)的黄龙猎鼓演奏,感受传统摇蜜技艺的劳作之美,亲手缝制寓意吉祥的百家被,蒸制各式各样的花馍,在石头上勾勒自然意趣的彩绘……
“我们深挖(shēnwā)本土传统文化‘富矿’,精心设计特色课程体系,将中小学研学实践与红色文化、非遗技艺、绿色休闲、农事体验等有机串联。孩子在实践中(zàishíjiànzhōng)汲取知识、亲近自然、收获成长,村庄也有了可(kě)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。”神玉村党支部书记薛增(xuēzēng)文说。
“我们将持续打造秦女子‘庭院(yuàn)+’品牌工程,不断赋予‘五美(wǔměi)庭院’新内涵,让‘五美庭院’成为广大农村家庭的增收(zēngshōu)院、致富院、幸福院。”省妇联副主席张晓燕说。(群众新闻记者 杨小玲)


太白县咀头镇白云村以匠心雕琢村居环境,让游客享受惬意的田园生活(tiányuánshēnghuó)(资料(zīliào)照片)。 通讯员 张思雨摄
“庭院(tíngyuàn)+乡村民宿”“庭院+特色种植”“庭院+旅游研学(yánxué)”……近年来(jìnniánlái),陕西省在培育近44万户“五美庭院”示范户(shìfànhù)、打造2754个示范村的基础上,通过打造秦女子“庭院+”品牌工程,引领广大妇女和家庭深挖庭院潜力,开辟群众增收新途径,激活乡村振兴(zhènxīng)的“一池春水”,让乡村既展“颜值”又具“潜力”。
■ “美丽(měilì)庭院”变身乡间民宿
青山绿水间,白云悠悠。6月18日,记者走进(zǒujìn)太白县咀头镇白云村。但见一排排农家小院鳞次栉比,房前(fángqián)菜园(càiyuán)生机盎然、花园里繁花似锦,用石片层层(céngcéng)垒砌而成的道沿错落有致,古朴中透着雅致,尽显乡村独有的韵味。
“每年4月开始,就有不少游客开始预订民宿,尤其是七八月旺季,这里一房难求。”白云村(báiyúncūn)党总支书记兼(jiān)村委会主任齐永丽说。
2016年,白云村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(de)(de)生态资源发展农家乐,当年便成功吸引一批游客前来入住。次年,村里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逐渐形成规模(guīmó)。2020年,部分农家乐经营者顺应(shùnyìng)市场需求,升级为民宿(mínsù),绘(huì)就“诗与远方”新图景。如今,记者随意走进一家民宿,冰箱、洗衣机、净水器等一应俱全,地暖设施让冬日也能暖意融融。
村落院墙(yuànqiáng)上,不同户型的住宿价格、饭菜价格清晰醒目。“我们让所有价格‘上墙(shàngqiáng)’,明码标价、统一管理,能(néng)有效避免旅游高峰期恶意加价,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。”齐永丽说。
近年来,在太白县妇联等部门的积极推动下(xià),白云村接连(jiēlián)举办民宿管家培训班,成功引导100多名女性成为“女管家”,走上致富路。
仅2024年,白云村年接待游客达2万人次(wànréncì),实现旅游(lǚyóu)收入205万元,有效激活了乡村“沉睡资源”,实现了从“美丽庭院”到(dào)“美丽经济”的蝶变跃升。
6月23日,记者走进西安市长安区太乙宫街道四皓村,村民(cūnmín)何小利正蹲在自家(zìjiā)院子里,为40盆蕙兰修剪枯叶。
“再过几个月,这些花(huā)就变成实实在在的收入啦!”何小利说,“这些花今年底将(jiāng)被统一收购(shōugòu),算下来有3000多元的收入。去年,我种蕙兰增收1800元,今年我又多种了20盆。”
漫步村中,家家户户的(de)庭院成了微型兰花园。有的村民正拿着喷壶为兰花补水,有的村民在仔细(zǐxì)记录生长(shēngzhǎng)数据。据了解,像何小利这样的“兰花寄养户”在四皓村有200多户。这些庭院既装点了村容村貌,也成为村民增收的“绿色(lǜsè)银行”。
“去年,我们与陕西大(dà)秦岭兰花生态种植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合作,试点打造‘兰花庭院(tíngyuàn)’,户均增收约2000元。今年,群众的积极性更高(gènggāo),认养率超过75%。大家把养花(yǎnghuā)爱好与增收致富结合起来,既让庭院增绿,又实现群众增收,充分释放了(le)庭院经济的潜力。”四皓村党支部书记骆小爱介绍。
2024年以来,长安区创新(xīn)打造“兰花经济(jīngjì)”庭院产业(chǎnyè)新模式,在四皓村(sìhàocūn)试点推行“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利益联结机制:引入专业花卉企业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,村集体合作社统筹200余户农户规模化寄养兰花,实施保底收购(shōugòu)政策,确保每盆兰花为农户带来80元稳定收益。
目前,四皓村兰花寄养规模达1万盆(wànpén),预计为村集体创收(chuàngshōu)7万元至8万元,形成了“兰花种植+庭院寄养”的全产业链闭环,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可借鉴的庭院经济(tíngyuànjīngjì)新路径。
■ 研学体验的新课堂(kètáng)
夏季的(de)风裹着草木清香,掠过黄龙县白马滩镇神玉村。错落的农家小院爬满蔷薇藤蔓,如同一幅清新的田园画卷。随意推开一扇院门,便见屋内窗明几净,器物摆放井然有序(jǐngrányǒuxù)……这座焕发新机的村落,正是白马滩镇深耕“五美庭院”创建、扮靓(bànjìng)农村人居环境的生动(shēngdòng)注脚。
“五美庭院”创建工作开展以(yǐ)来,白马滩镇神玉村通过内塑“美丽庭院”、外筑“和美乡村”,全面刷新和美乡村“颜值”。随着村容村貌的蝶变跃升,村民的创业活力被激活——神玉村以生态旅游为引擎,积极探索“科普研学+文旅(wénlǚ)融合”的特色发展模式。其中,印象圪崂(láo)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打造,将研学实践与(yǔ)多元文化(wénhuà)深度交融,为青少年构筑(gòuzhù)起知行合一的成长舞台。
在(zài)印象圪(gē)崂劳动教育实践基地,一系列研学体验精彩纷呈:孩子沉浸式体验雄浑(xiónghún)激昂(jīáng)的黄龙猎鼓演奏,感受传统摇蜜技艺的劳作之美,亲手缝制寓意吉祥的百家被,蒸制各式各样的花馍,在石头上勾勒自然意趣的彩绘……
“我们深挖(shēnwā)本土传统文化‘富矿’,精心设计特色课程体系,将中小学研学实践与红色文化、非遗技艺、绿色休闲、农事体验等有机串联。孩子在实践中(zàishíjiànzhōng)汲取知识、亲近自然、收获成长,村庄也有了可(kě)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。”神玉村党支部书记薛增(xuēzēng)文说。
“我们将持续打造秦女子‘庭院(yuàn)+’品牌工程,不断赋予‘五美(wǔměi)庭院’新内涵,让‘五美庭院’成为广大农村家庭的增收(zēngshōu)院、致富院、幸福院。”省妇联副主席张晓燕说。(群众新闻记者 杨小玲)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